臺中市政府在「前店、後廠、自由港」三大經濟策略及青年創業思惟中,透過銷售端、生產端及法制面提振臺中的經濟,從「前店」強化臺中招商引資能力,「後廠」打造產業聚落,強化技術能力,「自由港」則以「大臺中門戶」概念,結合臺中的海港、空港及高鐵的獨特優勢,讓貨出去、錢進來。因此提出「重文創、搭平臺、接地氣、文化財」文化政策,導入創意設計思考於整體市政建設及重大專案規劃,藉以達到「富市臺中、新好生活」願景。
臺中市文創政策「文創BRAVO!」,以Brand(品牌)、Reborn(再生)、Advance(發展)、Value(價值)、Organization(組織)等五個面向,發展出「城市品牌建立」、「文創融入生活」、「產業軟硬整合」、「行銷創造價值」、「創意設計導入市政」共五個推動策略,透過整合市府各局會政策推動,各項輔導、推廣與人才培訓等措施,進行都市文化資產活化再生,連結文化設計資產與國際觀光資源,以設計思考及創意生活設計美學為核心,發展在地化之特色產業,建構產業創新整合服務,讓文創設計成為帶動產業與生活升級之驅動引擎。
「臺中市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委員會」成立於民國100年,其組織功能分層負責,第一層為「推動委員會」,結合產官學研之觀點,負責政策指導、研擬。第二層為跨局會業務協調推動,由副市長負責各部門的協調整合業務,文化局作為專責推動單位及整合協調工作,各部門包括經濟發展局、都市發展局、新聞局、教育局、建設局、農業局、觀光旅遊局、勞工局、交通局、水利局、社會局、環境保護局、運動局、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客家事務委員會、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等17局處共同推動執行,提升臺中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彙整如下圖所示:
臺中地處臺灣中部,串聯南北,是中臺灣600萬人口的生活中心,也是中臺灣區域發展的火車頭﹔民間設計力活躍,擁有許多創意聚落及文創街區,更是西部產業創新走廊的核心,軟實力及硬底子兼具,奠基臺中產業基礎。在城市品牌策略上,辦理「創意臺中」提供文創業者與在地產業優渥的發展環境,以及「臺中文創設計聯合展」,展現軟硬實力行銷城市形象、帶動觀光發展,富強臺中。
|
推動策略 |
推動說明 |
1 |
創意臺中 |
延續過往以設計力提升產業內涵的累積基礎,策劃「創意臺中」,連結產業、推廣地方特色產業、創意設計及在地文化,提供文創業者與在地產業優渥的發展環境,並行銷城市形象、進而帶動觀光發展。 |
2 |
臺中文創設計聯合展 |
「臺中文創設計聯合展」具體呈現市府結合上百家文創業者的力量,塑造臺中優質文創力,增加媒體曝光率,提升市民好感度及城市認同感,藉以達到「富市臺中、新好生活」願景。 |
將文創融入日常生活當中,透過「與店家結盟」的方式,除了達到「重文創、搭平台」之目的,也兼具培養文創消費人口的功能,透過開發在地「特色伴手禮」,匯聚本市「創意市集」與「特色街區」的能量,全面展現中臺灣文創美學經濟價值,達到富市台中、新好生活的市政願景。
|
推動策略 |
推動說明 |
1 |
與店家結盟 |
透過與店家結盟的模式,串聯文創店家,吸引民眾參與,以推廣文創產業理念,使文創據點成為大臺中地區日常生活中的美好風景。如推動超過15年的臺中市藝術亮點計畫,不僅提供在地藝文工作者創意揮灑空間,也兼具培養藝文人才及增加藝文參與人口的功能。 |
2 |
特色伴手禮 |
臺中市每年選出具在地特色主題性、整體造型與創意美感、產業價值及發展潛力、商品美味度或實用性的「十大伴手禮」,以及臺中市好禮協會、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臺中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臺中市政府農業局、臺中市政府勞工局-摘星計畫等單位,所推選出的特色商品,成為許多民眾贈禮的指標性參考依據,將臺中特色推廣至各地。 |
3 |
創意市集 |
對應文化政策「搭平台」,結合市區既有產業現況及商圈屬性,或公共空間,媒合創意市集活動(如小蝸牛市集、舊物盛典、原創盛典、小森市集、眷村市集、綠美丘市集等)、主題遊程等方式,發展在地特色,又具有市場創新競爭力的創意生活圈,創造商業利潤與就業機會。 |
4 |
特色街區 |
發展臺中特色街區與制定自治條例,並配合本市「重文創、搭平台、接地氣、文化財」之政策方向,經由適當的政策工具鼓勵當地商家民眾加入,自發性地辦理相關活動行銷特色街區,形塑本市特色街區之氛圍,構築文化創意產業聚落,發展文化觀光財,進而促進本市經濟繁榮的目標。
|
打造文創與製造業的鍊結,充分發揮以軟帶硬的文創設計與製造整合價值,讓文化藝術工作者、設計師能夠充分為產業所用。透過「產官學研媒合」建立文創與傳產製造的媒合機制,讓創意與商業結合,持續推動「臺中創新設計獎」創新設計推動計畫,並積極「發展優勢產業」如自行車、航太、工具機零組件、3C產品等,創造臺中文創「15+1產業」與製造業整合成功的標竿案例及亮點。
|
推動策略 |
推動說明 |
1 |
產官學研媒合 |
對應文化政策「接地氣」具體做法有三,(一)結合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二)產業或公協會與學生畢業專題製作合作;(三)媒合需要設計升級或轉型之業者和大專院校、研發團隊及專業設計師等合作,合作大專院校如下:
|
2 |
創新設計推動計畫 |
為本市重要產業結合設計加值或創新,本計畫以「工業設計」及「產業創新」設計串連在地產業為主軸,廣徵各界設計人才之創新設計,以「臺中創新設計獎」作為設計作品發表平台,將其成果媒合導入產業、市政服務等領域,以設計力提升產業競爭力與城市形象。 |
3 |
發展優勢產業 |
鼓勵文創設計導入產業,創造「文化財」。本市具有完善的產業聚落,例如智慧製造試營運場域的自行車、航太、工具機零組件、3C產品等,奠基臺中產業基礎。除此之外,臺中在建築、室內設計、服務業、飲食、休閒、觀光餐飲等創意生活產業的發展,傲視全球,是珍珠奶茶的發源地,糕餅、咖啡、下午茶、摩鐵、創意料理等,吸引全球觀光人潮朝聖,將以優勢產業為基礎,進行軟硬整合,讓產品加值,創造價值。 |
4 |
文創15+1產業 |
根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15+1項次產業下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分屬文化部、經濟部、內政部等3個機關。檢討並善用市府各項主辦及委辦計畫,充分實踐文創融入生活,例如:中臺灣電影園區、影視協拍及補助推廣計畫、臺中國際動漫博覽會、搖滾台中、空間設計大獎、文創輔導計畫、創意臺中等。15+1項次產業在中央政府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對應地方政府17局會(詳如附表)。 |
產品與服務的價值創造,就是透過行銷的規劃、策略與一系列活動的執行與包裝,把價值傳達給消費者。藉由「會展、文化節慶」等行銷方式,透過設計美學加值、創意加值,跳脫降低生產成本的思維,升級到「美學經濟」,並打造友善的影視拍攝環境,結合「網路影視行銷」提升本市網路能見度與城市品牌形象,讓國際看見,推動城市行銷,創造文創經濟產值。
|
推動策略 |
推動說明 |
1 |
會展行銷 |
通過展會的形式向顧客展示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提高品牌的影響力,如世界蘭花會議與蘭展、旅展、禮品展、工具機展、商展、家具展、3C展、糕餅展、動漫展等。以會展行銷策略為導向,整合融入各產業,發揮台中文化生活風格的魅力,落實於各種文創設計加值產業應用的機會,讓文化創意與會展產業不斷鏈,能夠充分轉換為文化財,創造會展經濟價值。 |
2 |
文化節慶行銷 |
檢討並善用本市各項既有文化節慶活動,充分落實文化節慶經濟價值轉換機制,以創造文創商機,包括: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臺中爵士音樂節、創意臺中、搖滾臺中、臺中電影節、臺中國際動畫影展、臺中國際動漫博覽會、臺中巧聖仙師文化祭、大安沙雕音樂季等,以及2020台灣燈會等。 |
3 |
美學經濟 |
為促進都市美學再造設計活動與宣傳,本市約有24個商圈,將近10個大大小小的特色街區,以及臺中市傳統市場、國民運動中心、文創店家、文青據點等,另未來即將打造的產業聚落,例如豐原運動產業園區、大肚山科技廊道、大里太平霧峰影視文創產業園區等,透過設計美學加值、創意加值,協助產業運用設計創造價值,進而拓展外銷市場,促進本市經濟之躍昇。 |
4 |
網路影視行銷 |
網路社群媒體時代,政府導入社群媒體進行政策宣達或行銷,以最能接近民眾的方式宣導施政理念。為打造本市成為國際影視友善之都,針對前來本市取景拍片之國內外影視業者提供行政協助及補助,並配合「中臺灣電影推廣園區」計畫,整合官方及民間資源,期能善用網路串流影音的優勢,藉此提高本市能見度,推動城市行銷。 |
以創意設計為核心,建立跨域治理、全市各局處室協作行政的思維,以政府一體的原則,積極主動將臺中文化DNA、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都市美學三法的概念、機制及資源,融入以市民為中心的政府服務系統中,培養具人文素養及生活感的風格市民,塑造臺中成為文創魅力城市。
|
推動策略 |
推動說明 |
1 |
導入創意設計思考 |
創意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方法論,從人的需求出發,透過社會設計、服務設計、通用設計等,為各種議題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並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如臺中市立圖書館導入通用設計,提供老花眼鏡、人性化分齡閱讀空間等,讓所有使用者感覺貼心)。促進政府各部門導入「以人為中心的創意設計思考」,可以協助政府於重大投資前進行測試與模擬工作,落實城市美學以及都市品牌價值建立。 |
2 |
各局處室協作 |
多元協作的共享共榮,是政府政策落實不可或缺的基石。藉由跨局室的合作及資源整合方式,讓各局處橫向溝通、市政提案、區里問題能夠更理性結合,匯聚各局處資源讓市政更好。 |
3 |
公共服務創新 |
依據不同專案需求成立不同的創新團隊,以開放式創新、跨部門協同合作及工作營的辦理,促使市府業務及市政服務之革新、政策發想與共識建立,以利市府團隊進行市政建設之再造,達到服務創新,提高民眾參與度。 |
4 |
都市美學三法 |
藉由制定都市美學三法,包含市容景觀、特色街道與地方創生等項目,形塑屬於台中的都市面貌及建築規範,例如運動中心、社會住宅、歷史建築、觀光指標、登山步道、自行車道,並在城市規劃、建築型態上,打造生態、低碳,節能、綠化等願景,增加遮陽面積,提高都市空間舒適度,讓臺中成為宜居城市。 |
108年度透過特色街區、產業資源的盤點與整合,以及創意臺中、臺中購物節之舉辦,達到接地氣、文化財,以民生富強為優先;109年度藉由燈會、蘭花會議、的辦理,讓民眾感受城市更宜居繁榮;110年接續與落實前兩年施政方向,透過產業創新或新創(青創)產業,持續創造更多文創產值;111年匯聚前三年累積的文創能量,提振文化經濟的「經濟好」,藉以達到「富市台中、新好生活」願景。
|
108年 |
109年 |
110年 |
111年 |
年度主題 |
民生「富」 |
繁榮「市」 |
產創「新」 |
經濟「好」 |
推動主軸 |
資源盤點 |
跨界整合 |
產值化 |
國際化 |
Brand (品牌) |
臺中購物節 創意臺中 |
臺中購物節 2020台灣燈會 第23屆世界蘭花會議 |
臺中購物節
|
臺中購物節
|
Reborn (再生) |
特色街區、 產業資源盤點 |
特色街區、 優勢產業跨界與跨業整合 |
特色街區、優勢產業提升產值 |
特色街區、產業國際市場拓展 |
Advance (發展) |
產業創新 設計加值 |
產業創新 科技加值 |
產業創新 接單量產 |
產業創新 國際行銷 |
Value (價值) |
各局會創意節慶盤點整合 |
各局會文化節慶創意行銷 |
各局會創意節慶提升觀光人潮 |
各局會創意節慶引動國際交流 |
Organization (組織) |
創意設計思考觀念導入市政 |
深化創意設計培力與推廣 |
創意設計導入城市環境建構 |
創意與設計驅動服務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