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革事(With Grace Leather),是因一份對皮革工藝的熱情加上一份來自信仰的信心,成就了夢想的誕生。我們專注於皮革工藝上的創作,利用植鞣革的可雕、可塑、可染創造各種可能,如同雕塑你我的人生故事,分享正向力量及人生價值。 我們提供的服務包含: •文創商品:運用多年皮雕經驗與技術,開發具有特色的皮雕、皮塑文創小物及飾品 •教學課程:希望藉由各類型分享會、活動、體驗課程或專業課程推廣皮雕工藝 •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WithGraceLeather/ •從這邊購買https://www.pinkoi.com/store/withgraceleather
雕刻刀刨著,一層一層推去,刨去的木屑猶如遠揚的昨天, 滿地黃的、腐朽的、老的,代表著從日治時期就屹立至今的「陳彫刻處」。 身為台中第一老字號木雕店,不僅見證了台中雕刻業的啟開、興盛與衰退, 也參與了台中在日治時期的繁華盛態,以及當時的時局氛圍。 時代這把鋒利的雕刻刀儘管無情,也刨不去「陳彫刻處」對傳統工藝的那一份 初心,回歸生活的品質,有所變有所不變,守住近百年的手作技法, 加入了年輕的新思維、新創意,老靈魂有了新生命,造就臺中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一場在巷弄遇見的轉角劇場」-- 是對SUMI(隅)最適切的感受形容。 走進那方細數過往繁華的舊城街區,如果碰見了充滿舊時代氛圍的騎樓角間, 那是值得吸引你登前探索的「生活形象與態度製造所」, 也是設計師HARU在身經百戰的國際服飾百貨零售戰場凱旋歸來後的代表性作品, 拿起每一件商品就如同閱覽設計師看似平凡卻豐富的生活畫面。
如果說每個人都只用一種方式實踐對生活的美好想像,那麼「金工創作」便是ZAMAMA團隊的共同職志。 透過金、銀、銅、鋁等各式金屬質材,以生活美學的設計視角,在設計的過程中透過對生活環境的發聲、 或汲取傳統文化特性,揉合與異材質的衝突感,重新賦予一個作品的生命。或許,創作手法只是一種方式, 但大視設計團隊堅持的是實踐讓這世界更顯美好。
沒看過這樣的咖啡店,顛覆傳統想像,12坪大小僅僅放置一張五邊形的桌子, 往上瞧還有一枝木製的大大的「紙飛機」。 這就是「Café Paper Flight紙飛機」,新穎、明亮、獨特、不從眾的風格, 有如職人對於這家店異常且獨特的堅持,大致空間設計到飲品、餐食器皿的選擇, 無一不是堅持著一個自然、樸質的堅持。 深知光憑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紙飛機找了相同理念的店家合作,提供健康、天然、 無添加物的食材,只希望喜愛咖啡及簡單生活的朋友,能在這小小十幾坪的天地, 找到那顆溫暖的心,並且透過紙飛機的飛行傳遞出去。
小朋友拿著刀劍鏗鏗鏘鏘,比劃遊玩,就是這樣的童心遊趣, 自小就熱愛刀的陳遠芳,在長大後即使從事珠寶製作,但還是不放棄喜愛的事情, 在閒暇之餘開始學習如何製刀,進一步的成為刀藝設計師,作品風格獨樹一格。 看著他聚精會神的從製圖、設計、製作、到完成完成獨一無二的單件作品, 那種充滿心中的感動,就像是光亮無瑕的寶劍,發出光芒。多年來一次比一次的 讓自己更加進步,自我要求作品絕對要突破不可能完成的瓶頸,盡而達到完美的工藝, 不斷的挑戰高難度,使作品本身具有工藝的本質與機能,固守傳統的創作意識, 但不受其束縛,保留傳統價值且轉化新形式於現代生活藝術之中,賦予了刀劍新生命。
綿綿密密的冰淇淋球,加上紮實鬆軟的蜜豆,最後加上遵循古法熬製、 如同回憶總是酸甜的酸梅冰,這就是陪伴著台中人的「一中豐仁冰」。 創始人陳德旺先生,堅持只賣一種口味,就這樣走過七十個年頭, 大家都笑他「瘋人」,一代二代三代就這樣過去,「瘋人」變成了一種偏執, 為了將品質做到最好,絕對古法熬煮、絕對專心專業,七十年只有一種口味。 到了冬天依舊屹立在台中一中斜對面,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瘋人」偏執, 才能在人來人往、鄰近學校、補習班的一中街區矗立,學生們上課、下課、 入學、畢業,「一中豐仁冰」是我們的學生時代,吃冰,也是一種青春表現。
有一間老書店,歷經無情大火、數個時代的發展,卻從未被淘汰。 「瑞成書局」是臺中第一間書店,回溯創店當時正處於日治時期, 日本人推行皇民化政策,第一代創始人許克綏先生基於一股維繫中華文化命脈的使命, 感而創建書店,專賣漢文書,雖屢被日本警察搜索拘禁,仍不動搖自己的堅持! 被譽為最老的書店真正實至名歸。
甩開虛榮的名、令人沉溺的利,用純青的火燒出金飾的精采,在熱鬧的街區靜靜地不張揚,走出自己的路。 雖然作品不是高單價,但品質絕對不打折,每一樣閃亮鑠耀的金飾,都是可以流傳千古的寶物,代代相傳,期許自己可以把作品做到創新、設計、永遠流傳,是赤軍寶飾絕對不會退讓的堅持!
隱身於一中街區太平路上的小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老屋任誰經過都不會多看一眼, 仔細瞧才能發現杏仁茶專賣店「三時茶房」的招牌。 如同位置的低調,老闆何志偉默默地走過了將近十年,十年來因為不加香精,口味平淡, 以至於客人不時的抱怨杏仁茶不好喝,何老闆依舊不改初衷,堅持繁複的製作工法, 在烹煮的過程小心翼翼的攪拌,而且絕對不加香精,就是為了給客人一份安心。 啜一口溫溫熱熱的杏仁茶,那種帶點淡淡米香味的濃郁口感,就能體會職人的堅持。 最好是還能加上一條老油條沾來吃,酥脆的油條沾上米香一口咬下, 品嚐職人的堅持就是對他的尊重。 除了堅持古法熬製,不斷的創新更是三時茶房的獨特魅力,研發出紅豆杏仁茶、 抹茶杏仁茶、芝麻杏仁茶以及杏仁豆腐冰,要在老厝裡面譜出傳統、新潮悠揚的的協奏曲。
在皮革創作的路上不停的挑戰、體會玩味,就會在心裡成長而且有成就感,一旦決定去做了就沒有後悔,堅持就是職人魂。 鏗鏗鏘鏘一刀一刀的在皮革上刻出雕花,刀落與職人的專注交錯成一道低調的風景,從皮革的世界開啟廣大的世界,生活就是最好的創作題材,粗獷風格中又有細膩情感,一件一件的作品都是濃郁且純粹的皮革精神!
還記得童年,雜貨店老闆拿出俗麗配色的糖果包裝嗎?! 孩子們睜大水汪汪的雙眼,渴望的看著鑽石般的糖果,心想如果可以試一口, 那麼該有多好阿?!在那年代雜貨店就是孩子們的百貨公司, 樸實的玩具都是他們眼裡都是琳瑯滿目的精品裝飾。隨著高科技的發達, 這些記憶卻一天比一天珍貴,現在看來全部都單純得不假修飾。 請你來走一趟「香蕉新樂園」,享受反璞歸真讓自己擁有一次當孩子的機會吧!
吃是一種享受,動手DIY食物是一種生活美學,在這裡你還可以感受到一股兩位雙魚座的愛情魔力~ 老闆娘最喜歡吃的食物就是「漢堡」,老闆本來只是一名作業員,經由爸爸的一番話, 決定為他心愛的老婆「做漢堡」! 這裡販售的漢堡別出心裁,你可以決定漢堡的特殊表情;也可以擁有做美食的喜悅成就感! 決定開這間店,是他們對於對愛情也是對夢想憧憬的第一步…
簡單說明這裡沒有魚可以摸,但歡迎儘管來打混。混,是混沌不明,是涵蓋萬物。 「HUN 混」,不侷限於一般餐館,同時是混合式集合空間。 在這裡不只好食,還有好氛圍,在這裡分享了許多職人的認真,來這裡辦文創市集、 設計小物免費寄賣、歌手音樂表演、投影放映計畫。分享職人的美好事物, 是身為藝文場域的責任,混,不只是吃點東西,還可以有好音樂,舒適的好空間, 是最想帶朋友來混的地方。
如何定義大甲?這個由大安溪、大甲溪兩條主要河川的沖積扇平原所組成的純樸小城, 你了解多少呢?是臺灣芋頭的故鄉?藺草草蓆?還是大甲媽祖鎮瀾宮?或是每年三月的瘋媽祖? 深耕大甲在地數十年的蔡明憲,不僅是大甲鎮瀾宮的資深志工,任何關於媽祖、祭祀、廟宇建築、 歷史典故、民俗傳統都瞭若指掌;跟著他漫步於大甲的街道間,聽他緩緩道來關於大甲的二三事, 在地的故事、大甲人的古意、廟宇的過往,那年鎮瀾宮點起了燈、那年三月虔誠的信徒洶湧而來, 看著大甲區的初始、興起,在地人的努力讓小鎮發光、發亮,如今擴展成了臺灣十大觀光小城之一。
最記得小時候愛吃的手作糕點-芋頭酥,那漸層的紫放在手中像是會發亮似的, 珍貴的讓人捨不得吃下。長大後才知道那漸層的湛紫,是店家堅持天然在地的品質, 源自於大甲的芋頭,屹立近半世紀,大甲人來人往、物換星移,鎮瀾宮虔誠的人們絡繹不絕, 先麥不變的是新鮮的芋頭、在地的原味、衛生健康的環境,原來記憶裡的家鄉味,就是職人的一貫堅持。
「先以土模塑形,上面貼七層紙、一層布,再將土胎敲除、上色塗裝…」 這是國內「獅頭製作」技藝保存者-陳銘鴻先生的SOP。獅頭外觀成形後, 再點綴濃眉、毛髮,精細製作約三個月,才能在陣頭獅團的表演裡看見畫龍點睛的那份震撼力。 獅頭是傳統民俗的記憶象徵,對於武館出生的他,這更是一份藝術使命, 並且也堅持將這份文化技藝延續下去。
30年走來,一帆風調布包在大甲揚起帆向著海洋,信仰著海洋守護者, 也是大甲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媽祖,許許多多先民渡海來台時的心靈寄託。 將「一帆風順、風調雨順」的祝福,祈求轉化為現今的「一帆風調」, 就像媽祖守護著海洋,守護著每個人的心靈, 願每個人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能「一帆風調」。
一進灶腳,便有陣陣的奶酥香味飄來,氛圍變得淡淡甜甜的,有著熟悉的安全感, 沒錯這就是兒時記憶的味道。那是許奶奶在烘烤奶油酥餅的身影, 也是許多人的兒時印象,到現在已超過一甲子,八十五年的歲月, 原先只是單純希望做出專屬大甲的美食,只在自家販賣屬於奶奶的好味道, 不做門市也不打廣告,就這樣口耳相傳,越來越受大家歡迎。 為了保有這一份大家兒時的味道,讓更多人能藉由吃來回到那無憂無慮的過去, 八十五年來,成立了工廠、門市,邁入了現代化的年代,機械無法取代的, 還是那老傳統的奶酥滋味,而這一切都得感謝職人的堅持。
編織一段自己的夢想吧!散落在地上的藺草,大家談著、說著、聊著、笑著, 一邊編織屬於自己的作品,這是藺草藝師林慧津的生活寫照。藺草原本來自於苗栗苑裡, 卻在大甲發光發亮,婦女將野生藺草壓平曬乾,編織成草蓆,這樣繁複的工道, 聚精會神的專注,成為了大甲地區獨特的風景。如今慧津老師致力於藺草編織教學, 讓更多人體驗這來自大甲的驕傲,壓、轉、折、上、下再壓、轉、折、上、下, 每一個手指的轉換都是編織起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每個專注的神情都是在與自己的靈魂對話。 歡迎來到「藺草藝師的故鄉」-大甲。
「剛做完粗活,現在如果來個甜點犒賞自己就太完美了!」 台中大甲區的芋頭職人郭敬學笑著說…對於芋頭最大的堅持就是「品質」, 為的就是要給顧客嚐到入口即化的口感,甜蜜的味蕾、完美軟Q的芋頭產品, 對於自己的芋頭品質相當有把握。 就是這樣的堅持,讓遊客一試變成主顧客,甜蜜蜜的好滋味,芋來芋香芋好吃, 任誰都無法抗拒。
每年都會看到「媽祖博士」、「媽祖通」的創辦人-董振雄先生, 在大甲媽祖遶境的隊伍中穿梭,帶著相機紀錄繞境時一幕幕令人心生感動的畫面, 為媽祖服務近半世紀,竭力保存媽祖史料文物。在跟兒子努力下,將房子改建成文物館, 將這些多年的媽祖收藏與眾人分享,在他的眼裡這些文物也帶有著濃厚的情感, 是對土地的熱愛,是對古老傳統的堅持。
本著「秤頭就是路頭」的精神,講求公道,絕對不會對原料偷斤減量,對於糕餅的品質近乎完美的要求,近五十年在大甲屹立不搖。 對品質的誠信,讓大家都能品嚐到安全、實在的美味,才使得裕珍馨糕餅廣受歡迎,對客人客氣款待,進來喝杯麥茶,嚐嚐特色糕點,跟老闆聊個兩具,不做作、沒有姿態,就是這樣自然的服務,真真實實的把客人當作朋友一樣,歡迎大家來到裕珍馨!
鐵砧山腳下的鐵山漆坊,主人廖勝文,是漆器藝師陳火慶的傳習弟子。 從學徒身分紮穩深厚工底,再揉入創作想法鑽研技藝,現已是臺灣漆器藝術大師, 同時也致力於工藝傳承。「打底、刮灰、貼布、裝飾、漆畫…」等繁複的程序, 更顯現藝師的細心與耐心以成就漆器藝品蘊含的價值,而透過多媒材的詮釋, 傳統工藝也能展現藝術新生命。
「學你一直想玩的,玩你一直在學的」在五權西五街的「酷奇小象」提供的是一個學音樂、學手作的空間。總是在家裡想著要學金工、刺繡、羊毛氈、色鉛筆卻不知從何開始,苦無合適工具又不知如何入門嗎?「酷奇小象」廣邀喜愛分享的專家與你一同享受手作的樂趣。
這是一家你不注意它就會默默長大的有機書店,「因為熱愛閱讀,我們樂當『新手』」,常常笑自己很傻的老闆-鄭宇庭這麼說著。小書店靜靜的座落在街角,但絕對不會忘了它的存在,老闆的熱情與傻勁如磁石般的會把人吸引過來,這裡有清澈且新鮮的閱讀空氣,拿著書走到櫃檯結帳,還能免費得到老闆感激的微笑-「謝謝你跟我們一樣熱愛閱讀」!
如果木頭會說話,它會說什麼?兩位兼具設計、木工背景的男孩,抱著熱愛木作手藝的初心,堅信越在地就越國際,聆聽臺灣各地木頭的聲音,在自然與人之間交流對話。來到審計新村的這小小一方天地,工作室內伸展的樹幹,是森林伸出雙手與人類擁抱,也是刻刻想要讓愛木者感受的心意。
人生總是有無法預料的下一秒,原為劇場導演的Ballboss在前往英國學動畫前收到學校通知「全面改為只教插畫」,意外的進入插畫世界開啟人生另一條嶄新的路。將演出來的故事轉換為紙本生動描述,仍然堅持自己的獨特風格,以各種故事為主要的產出,跨足插畫、文字、影像與跨領域展演策劃等,絕對顛覆你對藝術領域的想像。
在大樓林立的城市裏,有一群人發揮創意用老屋保留都市的記憶,沉寂許久的自來水公司老宿舍,以綠建築的概念進行空間改造,將十二棟老建築,注入了新生命,吸引許多年輕的創業或創作者,在此聚集,以藝術、人文、創意三個主軸成功塑造了綠光計畫范特喜文創聚落的品牌,也將老舊建築搖身一變成為可供參觀、講座、學習、販售聚落典範。
從小喜歡手工藝的陳加恩,在大二那年縫製一隻花橘子最愛的泰迪熊,將作品貼在網拍而意外大受歡迎,從那時開始,她就相信每一隻親手縫製的泰迪熊,不單是手工藝,同時也被賦予撫慰人心的幸福使命,也讓她在手作裡找到幸福快樂。此外,她也覺得陪伴自己成長布偶是無可取代的,所以成立布偶醫院,讓每位來「看診」的熊布偶,能延續每個人記憶中那份美好。
ALLO 是一個簡單發語詞,打招呼之後閒聊、分享;而Friend是共有的回憶。分享每一個生活的時刻是Allo Friend的初衷,這裡乘載了大家對生活的所有想像,咖啡、輕食、展覽、音樂、表演,是設計與藝文的舒適空間。來Allo Friend走進藝術、設計的世界,並且豐富原本平凡無奇的生活。
以食物為創作靈感,走進空間乍看以為是餐廳,其實大有玄機!在綠光計劃裡,宛如世外桃源,蚊子老師以輕鬆、自在的方式,帶領大家動手也動腦,在這充滿食堂氛圍的空間裡,照著menu點餐,親自動手捏、扭、轉,體驗溫暖的手作,不用油煙、鍋鏟,每個人都是指尖上的小廚師!
三立疊蓆店位於草悟道街區,一間不起眼的店面,若不注意看還真的會錯過它,超過五十年的光陰,看著草悟道的人來人往,見證了此地的事物變遷。五十年來老師傅對於傳統工藝的堅持,與兩個兒子攜手撐起這日漸消失的榻榻米產業,我們在這裡看見了父子三人的情感,也感受到經驗傳承的信念。
「Belleville 264 Studio」是一個位於臺中勤美術館附近巷弄中的時光隧道,怎麼說呢?老闆阿峰從小在外公的耳濡目染下,讓他大學時迷戀上老東西、老家具,並將自己學的美術所長,以及對臺灣本土的感情揉合在一起,就這樣建構出一個漂亮美麗的地方,讓整間店散發出那個年代的氛圍,與往來的人分享雋永、趣味的生活體驗,同時也提醒人別忘記自己來自哪裡?莫忘初衷。一如阿峰以老家嘉義公里數命名264的心情。
「憶林舍工作室」的史嘉祥老師作品多元,除了是豐原主要推動漆藝文化的靈魂人物之一,在陶器創作上更有一片天地,而位於山林裡的工作室更是一個小型美術館,為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體驗,工作室提供拉坯柴燒,可以親自體驗陶藝創作,讓來這裡的朋友都可以製作出陶藝品,與藝術零距離的接觸。
位於葫蘆墩文化中心的編織工藝館,館內主題為編織工藝交流及展覽,不管是自然纖維材料、還是編織器具及文史,都有豐富且詳盡的介紹。除了解說及展覽之外,編織工藝館更肩負著編織手藝的傳承,纖維編織創作者陳淑燕,全力的投入在編織的傳承教學,心繫工藝的未來發展,期盼大家來到編織工藝館,體會這古老的巧手技藝。
側、勒、努、趯、策、掠、啄、磔,一筆一筆專注著書寫,聚精、會神、調整呼吸,在這小小的一方紙,書寫著生活,書寫著傳統,文化底蘊就在其中。像一枝直直挺立的毛筆般,筆墨坊靜靜的在豐原區屹立,推開門猶如打開寶盒,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一應俱全,與親切的林妙冠老師打聲招呼,手中的毛筆寫著在地的故事,見證了豐原的古往今昔。
2014年成立的「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與在地漆藝、木藝職人攜手合作,讓傳統的手工技藝與先進科技相互結合,為原本豐原具有百年木藝歷史注入一道活水,期望擁有百年歷史的木材藝術產業,能夠再度的活絡起來,藝術更貼近日常生活,把臺灣的木藝帶入了另一個多樣、精緻、新穎的境界。
傳承百年的製餅精神,老雪花齋專注做好每一件事,嚴選食用原料,每個小細節都不會隨便,堅信做好吃的餅,不需要理由。糕餅老師傅的手藝百年不變,這是豐原人會懷念的鄉愁,那甜甜的味道就是故鄉的懷抱。店面也許不顯眼,但對待客戶的心絕對真誠,走入下一個百年,老雪花齋依然不改初衷。
投入社區營造及推廣豐原漆藝已經二十多個年頭,林宣宏老師從田野調查在地漆器產業史,背負漆藝傳承之理念,固守臺灣漆器產業的故鄉-豐原,堅持以豐原在地文史做為漆藝之背景,將漆器帶入精緻典藏的品牌年代,一路走來,那份為了家鄉傳承的心意,從未改變,從閃耀著光芒的漆器之間,看到了藝術的精彩火光。
傳自清光緒年間的古法好手藝,融合新世代創意改良,依四時季節變化調整配方。豐原百年老店「德發餅行」以風味香醇獨特的鹹蛋糕打響了名號。鬆綿的蛋糕,夾著炒至鹹香的餡料,每一口鹹蛋糕都可以感受到老闆江敏成不忮不求的人生態度。
「有時候…不是我們咖啡沖太淡…是大家咖啡都喝太濃…」,在豐原幽靜街頭轉角小巧的店面,人稱「咖啡界葉教授」的葉世煌專注地沖出一杯杯很有個性的咖啡。點上一杯「咖啡任意喝」,讓店內的專業咖啡師為你沖出符合今天天氣、心情的專屬咖啡。
位於豐原中正公園內的豐原漆藝館,為全國首座公立的漆藝展覽館,館內把豐原漆藝文化用知性的方式讓人接近,更有漆藝教室可供人學習。漆藝家陳火慶之子-陳清輝,與師承賴作明的陳永興老師,兩位皆在豐原漆藝館傳承手作巧藝,盼望這樣的代代相傳,能為臺灣漆藝種下日後成長茁壯的種子。
「一步一腳印,讓琴去說話」,張世偉老師訴說著這些年來的堅持,從鋼琴調音做起,紮紮實實的對待每一座需要調音的鋼琴,在客戶間建立好專業,才能穩健的走每一步,把每把琴都做好,不作誇張的宣傳,不打虛華的廣告,只做對的事情,雖然調音這條路走得辛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已經忘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視線總不自覺會被充滿時間質感的事物給吸引,不僅僅是懷舊而已!線條優美的鐵花窗,彷彿還能窺見台灣早期鐵匠,在高溫環境裡敲打彎折的執著神情;泛著琥珀色的木頭餐椅,椅背弧度完美貼合,老物工藝代表著對事物的堅持與守候,一起來當一個念舊的人吧!
「里厚!來坐!」像一個老鄰居對著好久不見朋友的問候語,這裡沒有什麼好招待的,但我會準備一杯最好的咖啡獻給你,坐下來慢慢聊有些回憶要與我分享,有些近況我還等著你更新;用一個純粹的心精粹出的咖啡滴滴都是老闆的心血,什麼時候再來見見你的老鄰居?
民生路西城,過去是臺中著名的政經區,濃厚的歷史氛圍下在這特色街區裡,仔細看會發現這裡藏著許多老房子,其中解憂老宅早午餐便是由日式老屋改建而成,純樸原味的日式平房,映照著百年來的斑駁歲月;來到這裡的客人都如同乘坐上了時光機,回到那一段安靜忘憂的時光。
有著小小的招牌的咖啡廳,簡潔明亮的空間中有一個忙碌的身影,為的只是用好的咖啡帶給早晨的上班族好心情。臺中現在不外乎是一個咖啡廳朝聖地,如果一時之間你不知道如何選擇,記得FloraCaffe能帶給你的是一份經由歷練,樸實而堅持的好味道,如果你有空到西區的民生路周邊,請把它放進你的口袋名單吧!
始建於日治時代的木造建築,1964年由家族購入後,老闆吳先生從三歲開始就住在這裡,基於留住老房子的眷戀心態而選擇在1988年決定將它改作茶館開放,希望藉由商業行為達到保護老房子的目的。因為茶是最適合在這個空間裡流動的元素,古樸的木構空間,還有一個充滿故事性的名字「悲歡歲月」。
來到清水綠植栽,會發現這裡就是設計人對美的一份堅持與執著,優雅的空間隱身在停車場後方,一位可愛的老闆因為愛上了台中的好天氣,就此浪漫的定居下來。穿過老窗老門,映入眼簾的是現代色調和時代感舊家具的混搭,展現出獨特的溫度,以實現老屋活化的概念,打造出充滿「家」的水耕植栽專營舖;而襯托水耕植物的精緻美感;讓老牆、屋瓦裡的一抹綠陪著你一起說著美的故事吧!
嘉味軒這個取名,就是希望客人吃了他們糕餅能夠吃不厭(台語發音),無法忘記的他們的好味道、好口感。講求三低【低糖、低脂、低熱量】的健康概念,簡單豐富,原始美味,用心熱忱,深深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讚許,甚至介紹朋友來購買。更連年榮獲臺中太陽餅優良認證、更是市府推薦的最佳伴手禮之一。
位於中市模範街的「葉小籠包」是源自水湳市場40多年的老攤,吸引新知舊雨前來。「東西要做到好吃,才能端上桌」店家這樣說,小籠包不僅要好吃,而且品質要穩定,老店透過跨世代的不斷溝通、討論,將數十年來製作小籠包手藝功夫,經過量化、改良,制定精準的SOP,希望帶給顧客好吃、又有品質的小籠包。
沐丼的營業宗旨是希望可以給予每位客人吃飯時的飽足感,餵飽每個大食怪!一直以來以平價但精緻的大份量美食,在社群平台中擁有穩定的高人氣;其中使用的醬汁更是店家獨一無二特調,帶點微甜的滋味沁入肉片每一絲紋理,堅持手作的美味質感讓店內永遠高朋滿座,秉持不讓你撐著肚皮走出店門不罷休的精神~
銀飾,一直以來都有著神聖的意義。敲金專營手作金工,親手敲打的銀飾經過炙熱的淬鍊而成,是一段永恆誓言的神聖儀式。擁有客製、DIY等體驗課程,歡迎一邊品嘗著敲金工精心準備的手沖咖啡與甜點,一邊完成獨一無二的專屬銀飾,不論是自己使用或送給重要的人,都是最有份量的深切祝福。
南屯老街上,飄散著傳承百年的香氣,有萬和宮300多年的香煙裊裊,還有林金生香153年的糕餅香。過去阿公在長廊下用火碳烤餅,餅一出爐,整條街上餅香四溢。近期轉型方向調整再出發但老味道恆久不變,台灣人才有的下午茶,吃到彷彿回到陪著阿公坐在小時候家門的榕樹下,吃著屬於回憶的點心。
說起這糙米麩是兒時的一種食物,以前阿嬤常上米店買回家給家裡小孩子泡來當早餐吃,這家位於南屯老街的糙米麩店已經有30年歷史,很多客人是他們的老主顧,店家更為配合趨勢少吃糖的健康新概念,還調整配方讓商品更符合現代人的需求;老店最可貴的便是誠意跟努力,是值得肯定的特色店家。
南屯犂頭店堅守老祖宗傳下來的工藝,每天早上炭爐都會點燃,只見蔡家父子,一個拉著風箱,顧著火爐的溫度;一個把燒紅的鐵送到機器下打或是使勁地用臂力敲,鏗鏘作響的節奏,鑄出耐用、堅固的工具,宛如舊時犁田的水牛精神,永久傳承屹立不搖。
走進南屯市場,飄來一陣陣肉燥香味 免不了要找尋這香味的來源,「資豐美食」的油飯是台中有名,更是許多伴手禮及在地小吃的口袋名單,以油飯、炒麵、肉羹麵等小吃聞名的資豐美食,原是百年萬和宮旁的流動小攤,後因政府的擴廟計劃而搬遷至南屯市場內營業,迄今已有三十多年歷史,目前已有3家分店,但南屯才是真正的創始店。
京華煙雲每個角落充滿京城文人的風雅氣息!是台中少數以文學原創作品大方呈現的餐飲空間。 不論是「京華煙雲」四字,對聯、餐墊、壁畫,到大小高低錯落有緻的書畫燈飾,皆出自聞名中部的藝術家庭~柯耀東及夫人郭皆貴老師之手;而門口紅包車更是許多來美術園道拍攝婚紗、留影的景點首選 在這邊吃頓飯,文人騷客不再只是歷史的冥想,而是存在於您與親朋好友的談笑風生之間。
有如一天上演兩場的劇院,全年無休地呈現30年代上海大戶人家的華美風情,襯著昏黃的油燈,三、五好友,微醺中,享用上海、江浙佳餚。 2000年成立的新月梧桐,新月取名自詩人徐志摩上海故居,而法國梧桐,則陪著上海走了一世紀的浮華和動亂,外觀是三十年代上海大戶人家,隨處可見上海明星老照片、昏黃的油燈,襯著熟悉的歌星歌聲,燃起你對中餐的復古熱情。 新月打破中式餐館吵雜、油膩、沒氣氛的窠臼,特以道地江浙菜為主軸,搭配南北佳餚點綴其間,恰恰詮釋了上海灘各路英雄聚集的風光,讓您盡情感受老上海的絕代風華。 華美光影在黃色琉璃上舞動,流洩出30年代上海大戶華美風情。酒紅色沙發舒適慵懶,時光倒流凝結一瞬…
2008年初,一個千層蛋糕專賣的品牌悄悄誕生,1位50多歲的企業家 1位中年面臨轉業的中盤商與一位近30歲迷惘的烘焙師,三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創造出年銷近10萬個千層蛋糕的驚人數字,為什麼塔吉特千層能在短短的時間內虜獲許多老饕的心?沒有其他原因,就是品質與服務!
陳春稻─來自澎湖的姑娘,因為愛而學習製茶與賣茶。 堅持澎湖人「實在」的理念,不隨意哄抬價位,如朋友的一般的與客戶相處,維持好關係,彼此才能細水長流。 無心之舉帶回來的陶藝品,卻吸引了人潮,而引發商機。 在春稻販售的生活陶器,貼近日常生活,因能天天使用,而擴大了發展空間,不若創作陶藝只能待價而沽,而是滲入生活的環節,多了股文化氣息。 茶與陶緊密地結合,不僅讓春稻在百貨公司立足,也為台灣的陶藝家多了一片發展的空間。 有人說,融合與創新,是這時代常見的詞句,而這也顯現在春稻的服飾品牌稻香衫中。 運用新的布料與設計,將傳統的中國服加以改良,形成另一種服裝形式,也成了台灣人的代表服飾。 一口茶、一陶杯、一件衫 春稻,代表著台灣的品牌,也代表著文化的傳承。
成立於2001年,起初的創立源自一對夫妻對於陶藝的熱忱與堅持,將共同的興趣融入生活與事業中,他們認為生活就是追逐自己的理想,不斷地思考與創新,並將這份喜悅分享出去。 「放下身邊的塑膠製品,回歸最初的陶藝製品」,傳統的木製品與陶製品隨著時代逐漸被塑膠製品取代,他們認為曾經有過的美好文化不該隨著時代的演變所遺忘,希望將昔日智慧與文物的結合,引導入生活中,讓文化的傳承透過生活延續下去,不同於傳統陶藝製品,他們的陶藝製品是以他們將所見到的美麗物品加工之後而成,獨一無二的陶藝製品是他們最大的特色。 「生活,一個夢想的實踐」,東風雅舍就是他們夢想的第一步。
充滿異國風情的東海藝術街,艾凡里店內的設計非常有趣也很有品味,放的是老闆從四處蒐集來的手沖咖啡器具還有各式各樣可愛的杯子,親切的老闆可以跟你暢談每一顆咖啡豆的來源與故事,在不遠的巷弄中更藏著一間咖啡工坊_咖啡地圖,不要錯過!裡面藏著會讓所有咖啡迷驚喜的寶藏。
劉師傅自民國六十年從事眼鏡工作至今已達45年,理念是,舒適、穩定、美觀、環保!為因應不同的客人需求,萌生自己著手研發的念頭,進而建立了一群死忠的粉絲,『劉師傅手作眼鏡』以實在精求態度,結合專業眼鏡知識,加上專研開發手作眼鏡製作技術與專利,創造出眼鏡結合人體工學與藝術的最高境界,使得手作眼鏡成為一場時尚與實用藝術的饗宴。